2008年12月29日

【活動剪影】12/20「發現印度」佛教藝術講座

0

第七堂講座主題為〈開台新啟:台灣佛教藝術〉。陳清香老師指出,台灣早期的佛寺主尊幾乎都是觀音,因此本週依「清代前期的觀音供像」、「清代後期的佛教供像」、「日治時期的主殿供像」、「主尊以外的供像」及「戰後供像新風格」等類別作精闢的介紹論述。以下分享當日的活動情形及課堂剪影喔!(上圖法鼓中山精舍的三尊坐佛)

1

在典雅的花藝襯托之下,似說著歡迎著前來聽講的佛教藝術愛好者,也期望大家都能夠受益良多,並且踴躍參與。

2

先有宗教而後美術,所以漢人遷移來台,並將宗教信仰或教化體制在台流傳,約有五大類別:儒教、道教、佛教、齋教和民間宗教。在歷史演變之下,佛教入台也將佛教美術台灣化了,展現多樣面貌。

3

首先,清代前期的觀音供像可分為三種類型:(1)跏趺坐式; (2)半跏趺坐式;(3)準提觀音。跏趺坐式,風格特色為雙肩自然垂下,掌心向上置於腹前,雙腳盤腿結跏,作禪定印的姿態。此尊像為鹿港龍山寺七寶古銅觀音像,顯示典型明代式樣代表。作禪定坐姿,頭戴毗盧冠,頭髮綁結並垂至胸前,衣紋寬鬆一致,為漢服形式,顯示明末顯密合流式的觀音像。

4

另一例為大岡山新超峰寺白衣觀音像。此尊為泥塑像,結跏趺坐,手作禪定印,頭戴風帽展現安怡自在之感,且衣紋線條流暢頗有清代德化窯白瓷觀音的韻味。

5-1

半跏趺坐式,風格特色為其坐姿一膝低平,一膝拱起的式樣。陳清香老師說明,此種姿勢是源自於唐宋以來的水月觀音像坐姿。此舖尊像為大天后宮觀音殿觀音泥塑像,以岩石為座,一足擎起,一足橫置。髮梳高冠,戴風帽自然垂於肩,衣紋寬鬆流暢,怡然自得的展現。背光鑲鏡呈火焰紋,胸口繪有纓絡並鑲有珠寶,呈現樸實中猶見華麗之感。

5-2

此舖尊像為台南祀典武廟觀音殿觀音像,半結跏趺坐式樣,也同樣以岩石為座,其旁均有鸚鵡相陪,這是受到民間傳說影響而有的風格特色。

6-1

準提觀音。又作准提、准提觀音等,意譯作清淨,護持佛法,並為短命眾生延壽護命之菩薩。日本東密則以準提為六觀音之一,攝於蓮華部中六觀音(千手觀音、聖觀音、馬頭觀音、十一面觀音、準提觀音、如意輪觀音)中。蓋觀音分入六道,為濟度眾生之應化身。位於現圖胎藏界曼荼羅之遍知院,身著輕羅綽袖之衣,腰繫綬帶,手腕佩以白螺,呈十八臂三目之相。(參:佛光大辭典網路版)上舖尊像為龜山興隆寺十八臂準提觀音

6-2

下舖尊像為竹溪寺十八手觀音像,皆坐於蓮花座上,十八手臂各有持物及手印。

7

清代後期的供像。此尊像為竹溪寺主尊觀音像,其旁為龍女。陳清香老師指出,由於明代的民間小說影響所致,觀音主尊兩旁加上善財和龍女的佈局,成為明式觀音的特色之一。

8

此為艋舺龍山寺大殿主尊觀音像,泥塑加彩繪。就其造型特色而言,頂上化佛冠並覆頭巾,面呈橢圓形,顯示慈悲圓滿。其中,頸上光輪以聯珠紋和火焰紋為飾,代表清代後期台灣觀音像的特色。

9

日治時期的主殿供像。說明了日治時代佛教供像風格,可分為五種風格:(1)閩台式;(2)日式;(3)南洋式;(4)西洋寫實式。閩台式供像例舉此尊齋明寺主尊觀音像,主要承襲清代式樣,供像姿勢端正,法像莊嚴、頂上寶冠高聳,纓絡鑲崁寶石等。

10-1

在日式供像方面,日治時代日系佛寺主殿主尊像,題材多為單尊釋迦佛像、單尊阿彌陀佛像、單尊藥師佛像等。上舖尊像為鹿港龍山寺阿彌陀佛像,請自日本的立姿阿彌陀佛像,佛容莊嚴,姿態挺立,通肩式袈裟且衣紋貼身,而光背多有縷空花紋。

10-2

此尊像為高雄縣橋頭糖廠的戶外聖觀音像,仿製奈良藥師寺東院的聖觀音像。髮髻高聳、兩耳垂肩、上身裸露僅天衣披掛於左臂,可說繼承盛唐式樣。值得注意的是,此尊像不同於寺廟內供奉的習慣,具有「戶外性」,且聖觀音為救度地獄道,符合當時場地需要。

11

南洋式供像,以台南法華寺緬甸玉佛為例,此造像由善慧法師請自印度,屬於南傳印度式的觸地印釋迦佛。造像頂有肉髻,偏袒右肩,結跏趺坐並作觸地印,反應八世紀的帕拉王朝風格。

12

西洋寫實式供像,以黃土水的<釋迦出山>為例。此尊像由黃土水以立體雕塑手法所造,供奉於艋舺龍山寺中。釋迦出山像或稱釋迦苦行像,將佛陀以寫實方式呈現苦行六年的樣貌,以南宋梁楷所作水墨畫出山釋迦圖為創作模本。

14

戰後供像新風格。就風格而言,是延襲清朝式樣,就題材而言,有三寶佛、華嚴三聖像等。此尊為中台禪寺的三身佛之一法身佛,此像為毗盧遮那佛,全身無裝飾,雙手胸前結毗盧印,頭頂肉髻高凸至天際,象徵佛法無所不在。

15

另一例為法鼓山大雄寶殿三寶佛。面部圓滿,肉髻高凸且為螺髮紋,屬隋唐式樣。簡潔而貼身的衣紋可清楚看到僧服綁帶打結,屬唐代式樣。舟形背光則屬隋代風格。值得注意的是須彌座,其上刻劃台灣原生動植物紋樣,象徵著愛護眾生之意涵。

16

最後,課堂接近尾聲囉~非常感謝陳清香老師豐富的演講,意猶未盡的學員們也可以參考老師今年所出版的台灣佛教美術相關書籍喔!

記錄、攝影 / 戴裕

(繼續閱讀...)

2008年12月25日

【簡章】2009「發現印度」佛教石窟藝術行旅(更新版)

新版行程圖_1

新版行程圖_2

行程圖為旅行社提供,地名翻譯與下面行程介紹略有不同,敬請見諒!

日期:2009年1月9~23日(農曆12月14~28日,共計15天)

費用:每人NT$ 78,000元,刷卡價NT 80,000元(含兵險、燃油稅、機場稅、印度簽證費)

團長:林保堯教授(團員預計25人)

參訪地點簡介,請點下面連結:
2009「發現印度」藝術行旅簡介(Part I)
2009「發現印度」藝術行旅簡介(Part II)

天數

日期

行程/住宿

1

01/09

(五)

台北-桃園機場-香港-孟買

(CI-917 1545/1730 + 9W-075 1925/2335 )

中午12:30自台北市松江路行天宮圖書館集合,專車出發,前往桃園國際機場第一航站,集合於華航 CI-917 團體櫃台辦理登機手續,搭乘華航 CI-917 班機飛香港,抵達後轉機,轉搭印度捷達航空班機 9W-075 直飛印度孟買,抵達後辦理入境手續,專車接往住宿飯店休息。

住宿:孟買 Hotel Best Western EMERALD

Tel:+91-22-6714-4000 http://www.threemerald.com/

2

01/10

(六)

孟買-象島石窟-威爾斯王子博物館-孟買

早餐後,專車接往印度門碼頭,搭乘汽船前往【象島石窟】參觀,船行約一小時,沿孟買灣區島嶼航行,抵達後參觀【象島石窟】。中餐於孟買市區餐廳,餐後專車接往【威爾斯王子博物館】參觀,之後於讓大家自由在孟買市街商店區購物。參觀國父聖雄甘地紀念館、水源地花園、耆那教堂之後市區餐聽晚餐。

住宿:孟買 Hotel Best Western EMERALD

Tel:+91-22-6714-4000 http://www.threemerald.com/

3

01/11

(日)

孟買-卡爾利石窟-普內

早餐後,專車接往【卡爾利石窟】參觀,此石窟是是典型的馬蹄形空間和穹竉頂的支提堂(chaitya),始鑿於西元前一世紀左右,至西元二世紀才逐漸完成,仿木造和木造結構的混合組合,是初期佛教石窟的特色。抵達後須搭乘嘟嘟車上山,再徒步登山約20分鐘,即可抵達。中餐用於石窟,特備小李中式熱餐,之後搭乘嘟嘟車下山,轉搭專車前往普內休息及晚餐。

住宿:普內 QUALITY Inn Regency Hotel http://www.qualityinn.com/

4

01/12

(一)

普內-巴賈石窟群-普內

早餐後專車接往【巴賈石窟群】參觀。巴賈是卡爾利石窟對面的一個村落,其周圍分布著大約22座石窟。其中的羅納瓦拉(Lonavla)石窟,雕鑿於西元前二世紀左右,具有早期與木料結合的石窟寺特色,而石窟寺內的佛塔部分保持完整,並有供養者的銘刻,是值得一去的早期佛教石窟群之一。中餐於巴賈石窟群窟,餐後繼續參觀,晚餐於旅館。

住宿:普內 QUALITY Inn Regency Hotel http://www.qualityinn.com/

5

01/13

(二)

普內-貝德薩石窟群-納西克

早餐後專車接往【貝德薩石窟群】參觀。貝德薩是位於卡爾利石窟以南的一個村落,其周邊分佈12座石窟。這些石窟群均雕鑿於西元前二世紀左右,唯一的一座精舍窟,其設計和壁畫都相當獨特,十五世紀仍有佛教聖徒居住於此。其餘11座石窟屬於支提窟,其中最重要的一座位於貝德薩村內,其前室雕刻有馬和騎馬者的巨型列柱,相當壯麗精美。中餐於貝德薩石窟使用,餐後繼續參觀,晚餐於旅館。

住宿:納西克 QUALITY Inn Centurion Hotel

TEL: +91-20-2551-0600 http://www.qualityinn.com/

6

01/14

(三)

全日 納西克石窟群

早餐後專車接往【納西克石窟群】參觀,全日於納西克。納西克位於德干(Deccan)的哥達瓦里(Godavari)河畔,是一個引人入甚的村落,具有上百座寺廟和提供信徒洗淨的浸浴池。其周圍分佈有23座石窟群,其中最早開鑿於西元前二世紀,開鑿活動一直持續到西元七世紀左右。初期佛教美術時期所雕鑿的石窟具有豐富的象徵圖像。中餐小李特備台菜熱餐於石窟,讓大家有充份時間參訪石窟,晚餐於旅館。

住宿:納西克 QUALITY Inn Centurion Hotel

TEL: +91-20-2551-0600 http://www.qualityinn.com/

7

01/15

(四)

納西克-奧蘭古堡石窟-奧蘭古堡

早餐後,專車接往【奧蘭古堡石窟群】(約五至六窟) 半開鑿還為完成之石窟群,中餐於奧蘭古堡,之後前往住宿飯店休息,晚餐於飯店。

住宿:奧蘭古堡 HOTEL VITS TEL:0240-2350-701/704 http://www.vitshotels.com/

8

01/16

(五)

奧蘭古堡-埃羅拉石窟-奧蘭古堡 (全日埃羅拉石窟)

早餐後專車接往【埃羅拉石窟】參訪,參觀佛教徒代代相傳,歷經五百年完成的埃羅拉石窟,共32窟,其中屬於佛教有12窟,精美石雕依整個石山雕刻成寺院修行道場、佛學院,其規模之大令人嘆為觀止;13窟至25窟為印度教,其中第16窟是印度石窟之王,26窟至32窟為耆那教石窟。晚餐於飯店。

住宿:奧蘭古堡 HOTEL VITS TEL:0240-2350-701/704 http://www.vitshotels.com/

9

01/17

(六)

奧蘭古堡-阿旃陀石窟-普薩沃爾+++博帕爾 (全日阿旃達石窟)

清晨七點早餐後,專車接往【阿旃陀石窟】參訪,全日於此處參觀。從一世紀開始歷經數百年完成的阿旃陀石窟,共32窟,全部屬於佛教的壁畫與石雕,整個是由石山雕刻成寺院、修行道場、佛學院、佛塔。下午五點專車接往無莎瓦於摩西陀飯店休息及晚餐。餐後搭乘夜快空調臥舖火車上,前往普薩沃爾。

住宿:空調臥舖火車上

10

01/18(日)

博帕爾桑奇 (全日桑奇大塔)

清晨早餐後,專車接往桑奇大塔(車程約8小時) 中餐食用於途中。(隨團廚師小李提供中式熱餐)抵達後將參觀世界文化遺產【桑奇佛塔】,現存三座佛塔,始建於阿育王時期(西元前三世紀左右),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佛塔遺址,具備僧院、寺廟及佛塔等建築。保存大量精美石雕,刻繪釋迦牟尼佛的傳奇故事,是認識佛教早期藝術的珍貴作品。晚餐前返回博帕爾。晚餐於博帕爾阿育王大飯店。

住宿:博帕爾湖濱大飯店或桑奇GATEWAY Hotel

11

01/19(一)

博帕爾卡朱拉霍 (參觀性廟群)

早餐後專車接往卡朱拉霍,參觀以性愛雕刻聞名的【卡朱拉霍神廟群】,中餐於途中使用。參觀的神廟群可分東、西、南廟群三部份。西廟群最為豐富,其中拉克什瑪納廟(Lakshman),建於11世紀初,供有872個人體雕像。東廟群除了印度教寺廟外,還有耆那教寺廟等。之後專車接往住宿飯店休息及晚餐。

住宿:卡朱拉霍 克拉克大飯店 TEL: +91-7686-274038

12

01/20(二)

卡朱拉霍察-西+++阿格拉 (夏達步遞號超快車)

早餐後專車接往甌察於蒙兀兒王朝時代所遺留王宮。中餐於甌察特備小李台式熱餐.之後前往加西火車站,搭乘夏達步遞印度高鐵,前往阿格拉。晚上抵達後,專車接往住宿飯店休息及晚餐。

住宿:阿克拉 蒙兀兒喜萊登大飯店 Hotel Mugal

TEL: +91-562-233-1730

13

01/21(三)

阿格拉-秣菟羅博物館-阿格拉 (車行約一小時)

早餐後專車接往秣菟羅(50公里車行約1小時) ,全日於【秣菟羅博物館】參觀,從印度各地運來之佛像石雕藝術,均放於此保存,考古協會專人於此協助修護,為專家學者研究佛教文物的考古博物館。之後專車接回阿克拉休息及晚餐。

住宿:阿克拉 蒙兀兒喜萊登大飯店 Hotel ITC Mughal

TEL: +91-562-233-1730

14

01/22(四)

阿格拉-德里-國家博物館-古達明納塔

清晨6點整早餐後出發,中午抵達後,於餐廳午餐,餐後專車接往【國家博物館】參觀犍陀羅佛像藝術,頂禮佛陀舍利子(100年前於佛陀家鄉迦毗羅衛城發現),共15片佛陀肩胛舍利子。之後前往世界文化遺產【古達明納塔】,此塔1193年為顧特卜德汀(Qutab-ud-din)所建,其目的是為了象徵勝利,故又稱勝利塔,高約 72.5 公尺,是融合了印度教與回教色彩的五層石塔,為德里最具代表性的遺跡。之後前往餐廳晚餐,餐後專車接往住宿飯店休息。

住宿:PARKLAND HOTEL TEL:+91-11-422-77777

15

01/23(五)

里-蓮花寺-德里國際機場-桃園國際機場

(CI-182 1410/2220)

早餐後專車接往巴哈伊教~蓮花寺,於靈曦堂靜座片刻,現為德里之地標,20年前初建完成,每天參觀群眾達20萬人,之後專車接往市區餐廳,餐後,專車接往德里國際機場,於中華航空CI-182櫃台,辦理登機手續,搭乘華航CI-182班機,直飛台灣桃園國際機場,於晚上22:20 抵達,之後專車接往原出發地~台北市松江路行天宮圖書館。

全程結束!謝謝大家!

費用說明

1.手續:印度簽證費、燃料稅、機場稅

2.機票:台北→香港→孟買,德里→台北

3.住宿:觀光大飯店兩人一房

4.餐飲:每日三餐全素或葷,迎合大家口味餐

5.遊覽:行程內容活動專車、入場券、導遊費用

6.行李:每人一件,15公斤為限 (保留5公斤給團體運食材)

7.保險:每人附送旅行平安保險新臺幣貳百萬元整

8.領隊:全程隨團領隊一名,沿途照料

9.機場:機場稅及行李費

10.小費:每人US$100元 (導遊、領隊、司機、助手、餐廳)

報名方式

1.身份證影本

2.護照正本

3.2吋照片4張

4.訂金NT$10,000

承辦旅行社

大傑旅行社 (交觀甲256號)

聯絡人:魏二郎先生

地 址:台北市吉林路247號3樓

電 話:02-2511-7756

傳 真:02-2543-4808

(繼續閱讀...)

2008年12月22日

【重要公告】2009「發現印度」佛教石窟藝術行旅行前說明會

照片提供者:林保堯

各位朋友:

大家好!感謝大家對法鼓大學籌備處以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合辦之2009「發現印度」佛教石窟藝術行旅的支持!

本次田野考察之行前說明會相關事項,簡列如下,敬請踴躍參加!

【時間】

2008年12月23日(二)晚上6:30

【地點】

雲門咖啡站前店(台北火車站館前路12號12樓,電話:2381-9866)

查看地圖點 這裡

【必備資料】

1.護照正本(請注意護照有效日期)
2.身份證正反面影本1份
3.2吋照片4張(3個月內之近照)
4.團費(現金NT$78,000,刷卡NT$80,000,已繳報名費者,請自行扣除訂金NT$10,000)


【重要事項】

由於必須先處理簽證、機票以及訂房等事宜,需要各位朋友的護照英文名字及號碼,請於12/20以前將護照影本傳真到2543-4809或e-mail isataipei@hotmail.com,並與旅行社靖雯小姐確認是否順利收到影本文件,手機:0928-224-442。

(繼續閱讀...)

【講座預告】數位知識:走進佛教歷史田野

講座海報_8

各位朋友,大家好!「發現印度」佛教藝術講座系列,來到最後一堂課程囉!本週陳奕愷老師將以「數位知識:走進佛教歷史田野」為題,為大家介紹如何利用佛教藝術田野調查採集的資料,進行知識的數位加值產出。上課投影片已經上傳,有興趣作預習的朋友,請點選這裡觀看喔!

(繼續閱讀...)

【投影片】數位知識:走進佛教歷史田野


感謝陳奕愷老師提供上課投影片給大家作預習!

(繼續閱讀...)

【投影片】台灣佛教美術

View more presentations from DDUsoa. (tags: 佛教藝術)


感謝陳清香老師提供上課投影片給大家作課後複習!

(繼續閱讀...)

2008年12月19日

【講義】台灣佛教美術

文化大學史學系教授 / 陳清香

一、佛教入台


就漢人的宗教信仰或教化體制在台流傳的種類而言,可分儒教、道教、佛教、齋教、民間宗教等五大類別。佛教是其中五大類別之一。

荷西時代,台灣已有佛教的流布,除了以上的推測之外,相傳鹿港龍山寺開山肇善禪師於明代天啟年間(1621-1627)已來台。台灣最古老的佛寺之一台南彌陀寺,始建於荷據時代。佛教在台灣的流傳,前後必已經歷近四百年的歷史了。

追溯此時的佛教源流,應是來自福建福州的鼓山派、西禪寺派,以及福清黃檗寺派等。代表人物如龍溪舉人李茂春築夢蝶園,日課佛經,是為法華寺的前身。又如明代太僕寺卿沈光文變服為僧,結茅為庵,隱居羅漢門。此為百姓立寺傳法的濫觴。又如建立於承天府的彌陀室,以及鄭經的參軍陳永華到赤山堡所建的龍湖岩,有高僧參徹主持寺務,明鄭時代府城已有七寺八廟,佛教在台已是萌芽。

1683年,台灣隸清,寧靖王朱術桂殉國,後其官邸改建為天后宮,但其旁側設有觀音堂,一如祀典武廟的後殿設立觀音殿,供奉觀音。康熙29年,改鄭經奉母的北園別館為海會寺,即今開元寺的前身,另又建黃檗寺、竹溪寺、觀音亭、廣慈庵等。左營也建立觀音亭,即今興隆淨寺的前身。康熙33年樹璧住持的北港朝天宮,供媽祖之外,觀音也一併供奉。

到了乾隆年間,更有鳳山的超峰寺、火山的碧雲寺、大仙寺等,北部有竹塹金山寺、圓山劍潭寺、五股西雲岩寺、艋舺龍山寺等。此時的佛寺,雖和民俗宗教相混,但因有道德崇高、戒行精嚴的名僧主持寺刹,佛教在台,是有一番興盛的氣象。

以上所述早期佛寺主尊,幾乎都是觀音,以下舉例之。

二、清代前期的觀音供像

1. 跏趺坐式

2. 半跏趺坐式

3. 準提觀音

三、清代後期的佛教供像


四、日治時代的主殿供像


日治時代,先後由日本本土傳入八宗十二派的佛教,其中對在台文化較有提升者為:曹洞宗創立台北中學,淨土宗設立台南商學院,真宗本願寺派設台南家政女學院,臨濟宗則辦鎮南中學、禪修道場、國語講習所、慈愛醫院、幼稚園等。日治時代的佛教供像風格,可分:

1.閩台式 (三寶佛、觀音)

2.日式 (阿彌陀像、觀音像、地藏像)

3.南洋式

4.西洋寫實式

五、主尊以外的供像


1.十八羅漢

2.護法神像

3.祖師像: a.達摩祖師 b.善慧祖師 c.空海大師 d.定光祖師

六、戰後供像新風格:

1.中台禪寺

2.法鼓山


(繼續閱讀...)

【活動剪影】12/13「發現印度」佛教藝術講座

0

第六堂講座陳清香老師以美術史的角度來介紹中國宋元時代的佛教藝術發展、內容題材與風格特色,本週為我們所講演的主題為〈新生轉型:宋元佛教藝術〉。老師分別依「佛陀造像」、「觀音造像」及「羅漢像」等類別加以論述,並且分享了早年前往大陸作田野調查的趣聞!以下分享當日的活動情形及課堂剪影。

1

首先,課堂一開始,陳清香老師開宗明義的指出,演變至宋元時代的造像特徵有三:(一)佛陀像的宗教神秘性降低;(二)菩薩像的貴族性降低;(三)羅漢像則是偏寫實風格。

2

宋元時代的佛教藝術以「佛寺供像」及「摩崖造像」分別例舉說明。「佛寺供像」中,以河北正定隆興寺大悲閣的千手觀音菩薩立像為例,全像分七段鑄造,為唐宋金銅造像中最高大的一軀(高22.5米),且立像姿態挺直,纓絡、天衣及其衣紋均呈對稱安排,非常莊嚴肅穆。值得一提的是,呈輻射狀的四十木臂為1944年重修時所增補。

3

此為遼代大同下華嚴寺薄迦教藏殿釋迦坐像,釋迦像面部圓滿且耳長,呈結跏趺座,雙手重疊放前,其衣紋的彩帶披肩且自然垂下,有唐代唯美的餘韻。不過,其中三十二相中的頂呈肉髻相表現不明顯,由宗教神秘性轉而人間性的表現,象徵著宗教神秘性的降低。

4

有經典依據的羅漢名相記載有十六羅漢、十八羅漢或五百羅漢等。宋代羅漢像的遺品很多,其中以山東長清靈岩寺吳縣甪直鎮保聖寺的泥塑羅漢像最為傑出。山東長清靈岩寺千佛殿內的彩塑羅漢像,共計有四十羅漢(並無此名相記載,這是由於包含著寺廟僧侶的泥塑而總稱)。陳清香老師總結五個風格特色;(1)手勢表情生動靈巧;(2)僧服花紋華貴無比,推測應該是皇室供養緣故;(3)僧服加有環扣,具有元代特色;(4)羅漢像面貌反應禪門修行的法相,非常寫真且樸實;(5)坐姿寫實且自在,無嚴肅的結跏趺坐像。

5

羅漢群像展現各種姿態,非常生動活潑,此投影片中表現的是羅漢辯經的過程,其神韻與相貌均有別,舉手投足間可見其性情與思想,技藝著實精湛!

6

吳縣甪直鎮保聖寺的歷史悠久,原有十八羅漢像,後期被毀而重置在山巖浮雕中,即「塑壁」技巧。

7

「塑壁」傳為楊惠之所創,即融合「影塑」與「浮塑」的技巧,在牆壁上塑出雲水、樹、石等,再將以佛像散置其間。保聖寺羅漢像是目前可見的塑壁遺品。

8

麥積山沒有開鑿唐代的石窟,宋代則盛,雕鑿了許多石窟。例如麥積山第165窟的觀音立像,其造像特色戴風帽、有白毫,卻無寶冠及纓絡,且面貌圓滿,五官充滿女性秀麗之氣,穿白衣樣,因此另有「白衣觀音」之稱。「白衣」就其語意為穿白衣,且意指平民的。

9

與觀音相關的經典如觀經、法華經及華巖經等,陳清香老師指出,《法華經》中所敘述的觀音是變現多端,具有三十二相且尋聲救苦;而《四十華嚴經》中敘述的造型非常樸拙。我們可知唐代的觀音立像均戴華麗寶冠,發展至宋代時期則演變為頭戴風帽的造型特色。風帽在此象徵著戶外、平民的、自在的。綜論所述,可知宋代時期菩薩造像風格的貴族性有降低的傾向。

10-1

10

可作對照的大足北山第136窟寶珠觀音立像菩賢立像,仍屬貴族化風格。以寶珠觀音像為例,雖戴風帽,但覆蓋之下為華麗精美的寶冠,普薩帶有纓絡,其衣紋繁複並繡有明顯的團花紋飾,手持摩尼寶珠,其上刻有一渺輕煙的線條,象徵神聖光芒。

11

大足寶頂山是沿河谷山壁開鑿,摩崖編號共31號,而屬趙智鳳開鑿的就有24號。歷時七十年的計畫性開鑿佛教石窟和摩崖。

12

第15窟為華嚴三聖,巨大的一佛二菩薩立像均向前傾斜45度,使之人們可近身瞻仰之故,何等宏偉!陳清香老師分享當年田野經歷,細數當年所看到的大陸風俗民情,以及遠眺拍攝所遭遇的困難與人為阻礙等等,非常生動活潑。

13

宋元時期所雕鑿的寶頂山第11窟涅槃圖,較不同以往的涅槃主題構圖形式,伴隨佛陀身旁的是緣覺菩薩和最後弟子須跋陀羅,未見悲苦相,取而代之的是莊嚴肅穆之感,上方還有九天女的刻畫,這是印度也沒有的構圖!值得注意的是,菩薩等人物造像以半身雕刻的展現方式呈現,是大足石窟特有的「省略」風格!

14

地獄主題在唐代已盛行,吳道子創造出地獄厲鬼之景象,使人們不敢再造惡業,大足寶頂山第20窟的地獄變相則表現最傳神,恐怖至極,藉由浮雕也展現出宋代當時刑具的發展與特色。

15

此為大足寶頂山大佛灣第30龕的十牛圖,比喻牧牛者為修行者,牛則比喻為修行者的心,即煩惱障。匠師巧妙地將十種馴服牛的方式,譬喻為階段性的將煩惱去除,最後則是牧牛者歡喜而牛隻安穩的結果。此勸世的浮雕主題,能夠讓我們引發自省以及激發修行的堅定心!

16

最後,非常感謝陳清香老師豐富的演講,並期待下一堂「台灣佛教美術」課程的來臨喔!

攝影、記錄:戴裕

(繼續閱讀...)

2008年12月17日

【講座預告】開台新啟:台灣佛教藝術

971220發現印度海報看稿2 海報設計:劉小惠    圖片來源:《黃土水百年誕辰紀念特展》(高雄市立美術館,1995)

各位朋友,大家好!本週「發現印度」佛教藝術講座系列,陳清香老師將為大家介紹自清末到當代台灣佛教藝術的多元面貌。如有興趣的朋友,可參考陳老師新著《台灣佛教美術I》(供像篇)、《台灣佛教美術II》(建築篇)、《台灣佛教美術III》(繪畫篇)。

感謝小惠這次以台灣日治時期雕塑家黃土水(1895-1930)的銅雕作品”釋家出山”(1927)為主題,為大家設計本週講座的海報!此釋迦像清瘦沈靜,雙手合十,閉目思惟,充分展現佛陀苦行覺悟與敬重眾生的精神。全像高111公分,是台灣二十世紀早期佛教造像的代表作。

(繼續閱讀...)

2008年12月16日

【投影片】宋元時代的佛教美術

View SlideShare presentation or Upload your own. (tags: 佛教藝術)

感謝陳清香老師提供上課投影片給大家作課後複習!

(繼續閱讀...)

【投影片】隋唐佛教美術

View SlideShare presentation or Upload your own. (tags: 佛教藝術)
感謝陳清香老師提供上課投影片給大家作課後複習!
(繼續閱讀...)

【講義】宋元時代的佛教美術


陳清香教授/文化大學史學系

一、時代背景


宋代的皇帝,除了宋徽宗崇道外,其他均崇佛。宋太祖趙匡胤即位後,曾經派高僧前往西域取經。史載:乾德四年(966),派遣僧人行勸等一百五十七人游西域。開寶四年(971),起刻大藏經,初刻五千多卷,其後又增加到六千六百多卷。同年,河北正定龍興寺修鑄大悲菩薩,史載足至頭頂,舉高七十三尺,計四十二臂。諸節度,軍州差取到下軍三千人工役。今此像尚存,高22米。

宋代的佛陀造像,掃去了宗教的神密性,逐漸走向人間像。菩薩像降低了貴族性,表現出庶民性。其中觀音造像,造型最趨多樣性,表現自在與是性,是唯美主義的象徵。羅漢像在姿勢衣著面部表情上,均發揮高度的寫實技巧。

二、佛寺供像


(一)正定隆興寺大悲閣千手觀音

本尊觀音共42臂,二主臂合掌當胸,左右脇各二十臂呈幅射狀,手中分執日月、寶劍、淨瓶、寶鏡、寶杖、塵拂、金剛杵等物。除當胸兩臂外,其餘四十臂,曾毀於乾隆間,1944年重修時,補加木臂,全像分七段鑄成。

(二)長清靈岩寺

初建於苻秦,唐中期與天臺國清寺,江陵玉泉寺,南京棲霞寺等並稱域中四絕。宋神宗熙寧三年(1070)正名十方靈嚴禪寺,住持出自敕命,千佛殿內的泥塑羅漢像,計40尊。是29尊梵僧,11尊漢僧,再加上開山祖師朗公,盧山蓮社慧遠,天台大師智顗,禪宗二祖慧可,約塑於治平三年(1066)者,約27體。

(三)甪直保聖寺

現存九軀羅漢,以被稱為「降龍」、「達摩」、「進經」者,最為傳神。

(四)大同下華嚴寺

位於大同市內,主體建築薄迦教藏殿,遼重熙七年(1038年)建,殿內佛堂上有遼代彩塑29尊,題材為三世諸佛、十方菩薩、以及聲聞、羅漢,壇上四角配置天王各一尊。

三、石窟摩崖造像

(一)敦煌莫高窟

(二)天水麥積山石窟

(三)大足北山

大足石窟開鑿於晚唐,經五代至兩宋。北山石窟由昌州刺史韋君靖,首度開鑿,今計有石窟294窟,其中136窟,轉輪藏窟為南宋時代的精品。

(四)大足寶頂山

寶頂山開創於南宋,由米糧里密教行者趙智鳳一手經營,共計31窟。

(五)杭州西湖石窟

(繼續閱讀...)

【講義】隋唐佛教美術-以造像為例

陳清香教授/文化大學史學系

壹、緣起

一、佛教創立於紀元前五世紀的恆河流域,但至紀元一世紀前後印度河上流,才誕生人間像的佛菩薩像。約在西漢末,佛教便已入華。南北朝時代帝王好開鑿石窟,雕造佛像,將佛教藝術發揮到極致。

二、但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均曾經下詔毀佛,造成佛像創作,短期的停滯。隋文帝出生於尼寺,本名楊堅,由智遷輔養長大。即位後,下詔恢復佛法,極力護法,開皇元年即著手修護前代毀壞的佛寺及佛像。史載文帝開皇至仁壽末年間,新造的佛像,包括石刻、泥塑、銅鑄、木刻、夾紵牙石、鎚鍱、金銀檀香等,大小達十萬六千五百八十軀,修復故像一百五十萬八千九百四十餘軀。大部份刻有年號銘文。隋文帝贏得了「菩薩天子」的美名。

三、隋煬帝繼位以後,不讓父皇專美於前,亦大量造佛像,今存刻有大業銘文之金銅佛、石佛等,為數不少,山東神通寺四門塔即造於隋大業七年。

貳、隋代的佛教造像

就現存的隋代造像遺品而言,初年作品的式樣因襲北齊北周,多呈樸質而剛毅,中葉以後,漸趨華麗,好尚裝飾。隋代初年,齊周之風,仍然濃厚略偏於北齊。北齊雖以鄴城(河南臨漳縣西)為都,但山西的晉陽,也屬其勢力範圍之內。造像以單獨石佛、石碑像、金銅佛為主要遺例。

參、唐代的佛教造像

一、唐代的佛教造像,繼承隋代的造像技巧,技術更趨成熟,部份吸收後笈多時代的風格,寶相圓滿,身軀比例勻稱,雙肩碩壯,表現出大唐恢宏博大的氣勢。造像遺品,可分四地區不同的風格:

1. 洛陽派─以龍門石窟奉先寺洞為例,受笈多秣菟羅派的影響。

2. 長安派─以光宅寺藏石佛碑像及其他

3. 山西太原天龍山派─受後笈多風格影響,佛菩薩像唯美寫實。

4. 敦煌派莫高窟地區─初唐妍麗、盛唐壯碩圓滿、中唐帶密教風、晚唐體軀加長。

二、密教造像

唐開元年間,自印度來了三位密教大師,善無畏、金剛智、不空金剛。他門先後帶來了,密教的經典及佛像。獲得當朝皇帝的信任,得以在長安傳法。其中不空金剛,在長安翻譯佛經達四百部,是玄宗、肅宗、代宗三帝的國師,此開元三大士傳法於一行、惠果,號稱真言五祖,九世紀初,日僧空海至長安青龍寺,求法於惠果,將密教經相及真言五祖像,攜回京都,保存於教王護國寺,留傳至今,十分珍貴。

(繼續閱讀...)

2008年12月12日

【活動剪影】12/6「發現印度」佛教藝術講座

0

緊接著,第五堂講座由文化大學史學系教授陳清香老師主講,主題為〈黃金盛世:隋唐佛教藝術〉。陳清香老師以美術史的角度來介紹中國隋唐佛教藝術的發展、內容題材與風格特色,並以「造像」為例,引領學員們進入佛教美術天地之中,了解甚深的佛教義理及各宗派的風格特色!以下分享當日的活動情形及課堂剪影。

1

隋唐時期是我國佛教美術的黃金盛世,並且留下數量驚人的佛教美術遺品。因此,陳清香老師以中國歷史的發展脈絡來對照佛教美術的發展,並且佐以造像為例,讓我們能夠一探隋唐佛教美術之美。

2

就現存的隋代造像遺品而言,初年作品的式樣因襲北齊北周,多呈樸質而剛毅,中葉以後,漸趨華麗,好尚裝飾。此隋代佛陀石造像目前館藏於大英博物館,保存完整僅缺失雙手,依其位置可推知其手勢應為施無畏印(上)和與願印(下)。佛陀像有肉髻、眉心間有白毫、眼垂、耳長,可說是標準的中國式隋代風格造像。

3

這兩尊隋代菩薩立像,就其風格與造型被比對應為同一組。菩薩戴有寶冠,衣帶捲翹,站在蓮花座上,而頭光為透雕,以卷草紋樣裝飾其上,並且展現出同樣的風格─舟形且對稱。

4

此為隋代鎚鍱佛,日本大阪白鶴美術館所藏。陳清香老師特別例舉說明,這是由於隋代的鎚鍱佛數量稀少。鎚鍱佛通常體積輕巧,不僅可輕鬆攜帶並可方便唸佛之用。在構圖方面,為五尊像構圖形式,中央為阿彌陀像,結跏趺坐於覆蓮束腰座上,左右對稱均衡。(註:鎚鍱像是指,以薄金屬片(金、銀、銅)覆於銅模上鎚敲而成的佛像。)

5

此造像是與法鼓山結緣的山東神通寺四門塔的東方阿閦佛像,原先的佛首已斷落遺失,後來仿製西方阿彌陀的佛首而置上的。阿閦佛像呈現結跏趺坐的沉穩禪定樣,且裝飾樸簡,衣紋簡單。值得注意是,百衲衣展現隋唐時代的特色─即綁結式的穿著方式,而另有雕鑿扣環式樣則屬宋代才有的特色!

6

東方阿閦佛的佛首,展現笈多式樣,為螺狀髮紋。法鼓山的程師兄歡喜的分享,敘述當時佛首的開箱情形,而且聖嚴師父還來看過,並且在佛堂供奉一陣子呢!

7

唐代的佛教造像繼承隋代的造像技巧,技術更趨成熟,部份吸收後笈多時代的風格,寶相圓滿,身軀比例勻稱,雙肩碩壯,表現出大唐恢宏博大的氣勢。此為奉先寺的盧舍那佛的頭部側面像,為武則天供養雕鑿,因此,外傳佛陀像面貌是依照武則天而造,具有北方式的單眼皮特色,而波浪形髮紋可看出受到犍陀羅式樣的影響。

8

洛陽派以龍門石窟奉先寺洞為例,可知受到笈多秣菟羅派的影響。此為華嚴三寶的脇侍菩薩,由於整個山壁開鑿,因此遠觀菩薩身形,呈現倒三角形狀─頭大、肩大和比例較小的下半身。陳老師說明這是依人們瞻仰角度而產生的特色雕鑿方式。

9

長安派以光宅寺藏石佛碑像及其他為例。此為唐代光宅寺佛三尊像,中央佛陀像胸部鼓起,身形健碩;左右兩旁的菩薩像則展現出唐代女性軀體的S形姿態,具有笈多式樣的餘韻。

10

陳清香老師指出,山西太原天龍山派受後笈多風格影響,佛菩薩像唯美寫實。此造像由馬周所造,為貞觀式樣的代表,佛陀造像結跏趺坐,具有國字臉、寬肩,並且呈現衣紋自然垂下的懸裳座,展現出四平八穩的姿態,象徵著大唐太子天可汗、佛法遠播及國事昌隆的氣勢。

11

敦煌派莫高窟的風格特色,綜論為初唐妍麗、盛唐壯碩圓滿、中唐帶密教風、晚唐體軀加長。此為莫高窟第244窟,呈現一佛二菩薩二弟子的五尊構圖方式,陳老師指出,二弟子通常為大迦葉和阿難,一老一少的安排下有別於佛陀和菩薩形象,而呈現人間相。

12

初唐的金銅佛,其造型風格非常接近印度式。結跏趺坐的金銅佛結有轉法輪手印,可說是金銅佛造像中稀有的,且袈裟是偏袒右肩的非中土式,推測是笈多時期鹿野苑式樣,因此很有可能是唐代玄奘帶回的佛像複刻。

13

此為唐代山西五台山佛光寺的佛陀泥塑像,其身形胖碩,可反映當時的審美觀,即豐滿肥碩的美感。

14

最後講解的是密教時期的造像,此為騎乘白象的普賢菩薩造像,學員們非常認真的聽解課程內容並觀賞圖像的上課情況。

15

最後,非常感謝陳清香老師精采又豐富的演講,期待下一堂課的來臨喔!

16

下週預告!講題為〈新生轉型:宋元佛教藝術〉,陳清香老師即將為大家解析宋元佛教美術圖像的構成與風格特色,請大家不要錯過這難得的機會!


攝影、記錄:戴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