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者:黃華安
攝影日期:2009/1/23
攝影地點:印度古達明納塔建築群 (Qutb Minar and Adjoining Monuments)
內容簡介:
“印度伊斯蘭建築”(Indo-Islamic architecture)肇啟於12世紀末中亞土耳其與阿富汗穆斯林征服北印度之後,位於新德里(New Delhi)南郊約 15 公里處的古達明納塔建築群,便是此類建築形式最早的遺址。
此建築群始建於1193年,是德里土耳其蘇丹國(Sultanate)奴隸王朝(Slave Dynasty)創立者庫特卜.烏德.丁.艾克巴(Qutb-ud-Din Aibak, 1206-1210在位),為紀念1192年阿富汗伊斯蘭教征服印度教拉吉普特王朝(Rajput Dynasty)所建,主要包括古達明納塔(Qutb Minar)以及奎瓦吐勒清真寺(Quwwat-ul-Islam Mosque)。Minar是印度語“塔”的意思,Quwwat-ul-Islam則意指“全能的伊斯蘭”。
古達明納塔位在奎瓦吐勒清真寺東南側,高約 72.5 公尺,基部直徑 14.3 公尺,頂端直徑 2.5 公尺,圓柱形塔身分為五層,直徑向上逐漸縮減,第一至三層均以紅砂岩壘砌,外壁為圓稜及尖稜相間的縱槽。第一層由來自阿富汗的庫特卜所建,其藍本源自阿富汗底平面呈星狀的高塔;第二、三層則由其女婿伊勒圖特米什(Iltutmsih, 1211-1236在位)完成。繼任者Firoz Shah Tughluq以白色大理石混合紅砂石續建第四、五層,呈外表平滑的圓筒狀。各層之間有雕刻精美的環狀陽台。環繞塔壁的水平飾帶上刻滿納斯基字體(Naskhi Script)的可蘭經文及阿拉伯紋樣,並以印度傳統藤蔓圖樣及花彩垂飾作為點綴,其精巧華麗,令人讚嘆!此座印度境內最高的伊斯蘭尖塔,因其目的是為了紀念回教的勝利,故又名“勝利塔”,塔上銘文宣稱要讓真主的影子投射到東方與西方,正是用以象徵伊斯蘭勢力的遼闊。除了是宗教性的建築,也有作為瞭望的軍事用途。
以紅砂石建造的奎瓦吐勒清真寺,是一座長方形的露天庭院,長65、寬46公尺,所在的位置是當時德里最大的印度教寺廟的舊址。院內三面迴廊石柱林立,引人入勝,但建材是從鄰近27座印度教與耆那教寺廟拆遷而來,其上雕飾的印度教或耆那教人物或動物浮雕均遭損毀。寺院西側(朝麥加方向)是一道由伊斯蘭五個尖拱門組成的屏壁,由庫特卜始建於1199年。此壁中間拱門寬6.7、高16公尺,左右各有兩個形式相近但尺寸較小的拱門,朝東的壁面上雕滿阿拉伯銘文及阿拉伯式紋樣,莊嚴與流麗並蓄。
清真寺庭院中還豎立著一根四世紀所鑄的熟鐵圓柱,原為旃陀羅笈多二世(Chandragupta Vikramaditya, 380-413在位)時期為奉祀毗濕奴的金翅鳥所造的紀念柱,高約7.25公尺,重6.5噸。柱上銘文記述此柱來自其他寺廟,1198年被穆斯林作為戰利品而遷移至此。因柱身是由百分之百純鐵打造,歷經千年風雨仍光亮如新,有“德里的手把”之稱。
緊鄰古達明納塔東南方是阿萊門(Alai Darwaza),為1310年德里哈拉吉王朝(kharaj Dynasty)蘇丹阿拉.烏德.丁.哈拉吉(Ala-ud-Din Khalaji, 1296-1316年在位)所建,作為奎瓦吐勒清真寺的南方入口。此門以紅砂石及白色大理石所建構而成,主體為四方形,面積17.2平方公尺,四面各有一道尖形拱門,與屋頂上圓頂輪廓互相呼應。內外牆上佈滿阿拉伯銘文、幾何圖案及蔓草花紋的雕飾,其風格之絢麗多彩,被譽為印度伊斯蘭建築的珍品。
阿萊門旁另一座紅砂岩建築,是來自土耳其的回教聖者伊瑪.拉明(Imam Zamin)的陵墓,興建於16世紀蒙兀兒王朝。圓頂八角座為其特色。此外,整個建築群中還包括阿萊高塔(Alai Minar)、阿爾杜德米什陵墓(Itutmish`s Tomb)、阿拉烏德丁陵墓以及學院(Alauddin`s Tomb & Madrasa)等。(編撰/陳秀慧)
請點開每張圖片看大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