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3日

2009"發現印度"佛教石窟藝術行旅圖照選輯(13)---象島石窟 (Elephanta Caves)

india13_12

攝影者:黃華安

攝影日期:2009/1/10

攝影地點:印度象島石窟 (Elephanta Caves)

內容簡介:

位在距離孟買阿波羅碼頭(Apollo Bunder)及印度門(Gateway of India)東方約11公里外海的象島(Elephanta Island),面積僅約2平方公里,當地人原稱卡拉普里(Gharapuri,堡壘之城),16世紀葡萄牙人在島上接近Raj Bunder處,發現一尊巨大的大象石雕(長4.5、高2.4公尺)矗立,因而稱此島為“象島”。該尊大象於1814年崩塌,修復後現存於孟買市郊Bhau Daji Lad Museum。

西元前二世紀,佛教徒已於象島建立佛塔,然而目前島上主要的7個石窟,卻是六世紀左右由印度教徒基於對濕婆神(God Siva)的崇拜而開鑿,其中尤以第1窟最為重要。此窟開鑿年代眾說紛云(西元五世紀至八世紀),目前比較公認的說法是由六世紀中葉Konkan Mauryas統治時完成的。該王朝雖與西元前三、四世紀統治北印度之孔雀王朝(Imperial Mauryas)無關,但根據出土文獻不排除可能是當時卡拉丘里人(Kalachuris) 及稍晚之遮盧迦人(Western Chalukyas)的藩屬國。最可能是因為當時該島處於重要經貿地理位置,往來商賈藉著自由認捐及合作方式贊助石窟的開鑿。依風格而論,其形制非常接近愛羅拉石窟第29窟(Dumar Lena of Ellora, Cave 29),雖規模不如後者,然其細膩優雅及精神性表現,冠絕古今。

第1窟正門北向,東西兩側皆開洞口引光。窟內方形大殿約39平方公尺,殿內由5排20根凹槽列柱隔間。主尊三面濕婆像(Trimurti)開鑿於南壁石龕(高達5.44公尺)。西部中央鑿有一間供奉石雕林伽(Linga)四面開門之方形聖所,其整體空間設計主要依據印度教所崇信之曼陀羅(Mandala)宇宙觀。聖所四門兩旁各有兩尊高浮雕守護神巨像,高約4.57公尺。

素有“濕婆之家”稱號的第1窟,其神廟大殿中的天然砂石壁上,共開鑿出九座大型壁龕浮雕,每龕約3.35平方公尺,內容包括“瑜伽之主”(Siva as Hahayogi or Lakulisa)、“羅婆那撼動凱拉薩山”(Ravana shaking Kailasa)、“濕婆與帕爾瓦蒂”(Siva-Parvati)、“半男半女之濕婆”(Ardhanarisvara Siva)、“三面濕婆像”(Mahesa-murti)、“承載恆河之濕婆”(Gangadhara Siva)、“濕婆與帕爾瓦蒂之婚禮”(Kalyana-Sundara-murti)、“濕婆殺死惡魔”(Andhakasura-vadha-murti)、“舞神濕婆”(Nataraja Siva)。

上述題材主要刻劃的是濕婆作為宇宙之神的活力、統合陰陽/破壞與創造之神性以及家庭生活的各面向,充份展現出印度教信仰生活化的特質。雖說許多壁龕及雕像已於葡萄牙統治期間遭到破壞,然其人物造型之渾厚凝重,表情刻劃之安祥細膩,寶冠、衣著及裝飾之富麗,在在體現出其承繼笈多古典主義的靜穆莊嚴,卻又逐漸加入印度巴洛克風格的動感與壯麗。(謝淑妃整理)

請點開每張圖片看大圖。

india13_04 india13_11

india13_08 india13_02india13_01 india13_06 india13_13 

india13_07 india13_10 india13_20

india13_15 india13_16 india13_18

india13_26 india13_25 india13_19

india13_09 india13_14

india13_03 india13_05

india13_22 india13_24

india13_17 india13_21

india13_28 india13_27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