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6日

【講義】隋唐佛教美術-以造像為例

陳清香教授/文化大學史學系

壹、緣起

一、佛教創立於紀元前五世紀的恆河流域,但至紀元一世紀前後印度河上流,才誕生人間像的佛菩薩像。約在西漢末,佛教便已入華。南北朝時代帝王好開鑿石窟,雕造佛像,將佛教藝術發揮到極致。

二、但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均曾經下詔毀佛,造成佛像創作,短期的停滯。隋文帝出生於尼寺,本名楊堅,由智遷輔養長大。即位後,下詔恢復佛法,極力護法,開皇元年即著手修護前代毀壞的佛寺及佛像。史載文帝開皇至仁壽末年間,新造的佛像,包括石刻、泥塑、銅鑄、木刻、夾紵牙石、鎚鍱、金銀檀香等,大小達十萬六千五百八十軀,修復故像一百五十萬八千九百四十餘軀。大部份刻有年號銘文。隋文帝贏得了「菩薩天子」的美名。

三、隋煬帝繼位以後,不讓父皇專美於前,亦大量造佛像,今存刻有大業銘文之金銅佛、石佛等,為數不少,山東神通寺四門塔即造於隋大業七年。

貳、隋代的佛教造像

就現存的隋代造像遺品而言,初年作品的式樣因襲北齊北周,多呈樸質而剛毅,中葉以後,漸趨華麗,好尚裝飾。隋代初年,齊周之風,仍然濃厚略偏於北齊。北齊雖以鄴城(河南臨漳縣西)為都,但山西的晉陽,也屬其勢力範圍之內。造像以單獨石佛、石碑像、金銅佛為主要遺例。

參、唐代的佛教造像

一、唐代的佛教造像,繼承隋代的造像技巧,技術更趨成熟,部份吸收後笈多時代的風格,寶相圓滿,身軀比例勻稱,雙肩碩壯,表現出大唐恢宏博大的氣勢。造像遺品,可分四地區不同的風格:

1. 洛陽派─以龍門石窟奉先寺洞為例,受笈多秣菟羅派的影響。

2. 長安派─以光宅寺藏石佛碑像及其他

3. 山西太原天龍山派─受後笈多風格影響,佛菩薩像唯美寫實。

4. 敦煌派莫高窟地區─初唐妍麗、盛唐壯碩圓滿、中唐帶密教風、晚唐體軀加長。

二、密教造像

唐開元年間,自印度來了三位密教大師,善無畏、金剛智、不空金剛。他門先後帶來了,密教的經典及佛像。獲得當朝皇帝的信任,得以在長安傳法。其中不空金剛,在長安翻譯佛經達四百部,是玄宗、肅宗、代宗三帝的國師,此開元三大士傳法於一行、惠果,號稱真言五祖,九世紀初,日僧空海至長安青龍寺,求法於惠果,將密教經相及真言五祖像,攜回京都,保存於教王護國寺,留傳至今,十分珍貴。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