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9日

2009"發現印度"佛教石窟藝術行旅圖照選輯(10)---秣菟羅政府博物館 (Government Museum, Mathura)

india10_35

攝影者:黃華安

攝影日期:2009/1/21

攝影地點:印度秣菟羅政府博物館 (Government Museum, Mathura)

秣菟蘿(Mathura)是一座具有三千年歷史的著名古城,位於印度恆河最長的一條支流雅木納河(Yamuna River)西岸,行政區域隸屬北方邦(Uttar Pradesh),距今印度首都新德里(New Delhi)東南141公里。此地的文化融合佛教、婆羅門教、耆那教、印度教與希臘等元素,呈現相當豐富多彩的面貌,非常具有研究價值。其中佛教大約是在西元二世紀起進入這個區域,並留下珍貴的文化遺產。

從西元二、三世紀的貴霜王朝(Kushan Dynasty)延續至西元四、五世紀的笈多王朝(Gupta Dynasty),是印度佛教藝術發展的黃金盛世。這個時期秣菟羅當地以紅砂岩為材料所雕造的佛像,形成獨特的「秣菟羅風格」,與同時期發展於現今巴基斯坦與阿富汗一帶的犍陀羅(Gandhara)風格的佛教造像相互輝映。

早期秣菟羅風格的佛像,面容方圓,嘴唇肥厚,雙眼全睜,正視前方,形體渾厚健壯,孔武有力,衣著偏袒右肩,薄衣貼體。進入笈多王朝以後,佛像神情靜穆內斂,眼瞼下垂,作冥想狀,全身修長勻稱,腰部變細,著通肩式僧衣,衣紋呈一道道U字型平行細紋,線條如流水般的波動,韻律有致,僧衣緊貼身體,彷彿被水浸溼一般的呈半透明狀,隱約顯現身軀的輪廓,碩大的圓形頭光雕飾著華美富麗的花草紋樣,與佛陀面容的單純靜定,形成強烈的對比。這種風格透過佛教的傳播進入中亞、中國、東南亞及南亞。流行於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藝術風格「曹衣出水」,便受其影響甚深。

秣菟羅精彩的佛教藝術隨著王國的衰敗與佛教的沒落而消失,如今只有在秣菟羅政府博物館(Government Museum, Mathura)還可以欣賞到大量貴霜王朝及笈多王朝精美的佛像遺物。此館成立於1874年,是由知名的考古學家克勞索(Growse, Frederic Salmon, 1836-1893)博士所創建,其設立宗旨在於保存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秣菟羅地區大批出土的古文物。1930年博物館遷移至現址。超過5000件石刻造像以及數量驚人的陶塑、銅器、繪畫、建築殘件、金銀幣等珍貴的收藏品,使得它成為當今世上典藏秣菟羅文物最著名的博物館。(編撰/徐慧娟)

請點開每張圖片看大圖。

   

india10_02   india10_03

india10_01   india10_36

india10_05  

india10_07   india10_08

india10_09   india10_10

   india10_13

   india10_04

india10_18  

   india10_23

  

  

   india10_06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