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2日

【活動新訊】印度佛教藝術饗宴 歡迎共享美的歷程

圖17

阿旃陀石窟(Ajanta caves)最著名的持蓮花手菩薩壁畫。(攝影/黃華安)

為慶祝3月29日(日)法鼓德貴學苑正式啟用,法鼓大學籌備處藝術學院將在4月11日(六)下午3點至5點,在德貴學苑7樓階梯教室舉辦「2009“發現印度”佛教石窟藝術行旅經驗分享會」,藉此邀請對佛教藝術有興趣的朋友,前來共享今年1月9至23日期間,由林保堯教授帶領法鼓大學藝術志工,前往印度進行佛教石窟藝術田野圖照採集的經驗與成果。

本次田野調查地區主要由中印度至西印度,以德里(Delhi)為始,孟買(Bombay)為終,途經北方邦(Uttar Pradesh)、中央邦(Madhya Pradesh)及馬哈拉史特拉(Maharashtra)等地。參訪的佛教相關考古遺址,除了相當著名的阿旃陀石窟 (Ajanta caves) 、愛羅拉石窟 (Ellora caves)、山奇佛塔 (The Stupa of Sanchi)以外,還包括可內里石窟(Kanheri Caves)、卡爾利石窟 (Karli Caves)、貝德薩石窟 (Bedsa Caves)、巴賈石窟 (Bhaja Caves)、般圖里那石窟(Pandulena Caves)、奧蘭加巴德石窟(Aurangabad Caves)等國人、乃至學術界都甚少前往參訪的佛教遺址。這些石窟雖然規模不大,但其建築與雕刻也相當精彩豐富,令人讚嘆不已!(詳細參考行程可參法鼓大學藝術學院部落格相關活動報導

4月11日之印度行分享會,特別邀請此次的領隊林保堯教授主講「印度之行.石窟之美」,希望帶領未有機會隨行的朋友們神遊印度佛教文化遺產。同時也邀請同行的陳政峯先生、李瑞欽先生以及莊淑惠小姐,與大家分享這趟行旅的心得與收穫。

將以「佛教與石窟藝術」為題作分享的陳政峯先生任職律師工作,與法鼓山結緣甚久,長期擔任法鼓山導覽志工,現在熱情加入法鼓大學藝術志工的行列,對此次印度行準備功課之認真,令人感動。從建築界甫退的李瑞欽先生,對知識的探尋契而不捨,目前是佛光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生,此次將從建築專業的角度,以「堆砌、開挖與造型」為題,分享其對佛教石窟建築施工技術的觀察。長年任職文化傳媒界的莊淑惠小姐是第二次造訪印度,潛習佛法已久。這次行程除了考古文物的攝影以外,對印度的風土民情也有精彩的取景,這次她將以「印度聖域‧內在聖域」為題,與大家分享此趟印度行對其心靈智慧的啟發。(撰文/陳秀慧)

活動名稱:2009「發現印度」佛教石窟藝術行旅經驗分享會

活動日期:2009年4月11日(六)下午3至5點

活動地點:法鼓德貴學苑7樓環狀教室(臺北市延平南路77號7樓)

交通方式:捷運西門站5號出口,步行約7分鐘(地圖

主 講 人:

林保堯(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史研究所教授)

陳政峯(法鼓大學藝術志工)

莊淑惠(法鼓大學藝術志工)

李瑞欽(法鼓大學藝術志工)

主 持 人:陳姝蓉(法鼓大學藝術志工)

活動流程:

時間

內容

3:00–3:10

法鼓大學籌備處劉安之校長致詞

3:10–4:00

講 題:印度之行.石窟之美

主講人:林保堯

4:00–4:20

講 題:佛教與石窟藝術

主講人:陳政峯

4:20–4:40

講 題:堆砌、開挖與造型

主講人:李瑞欽

4:40–5:00

講 題:印度聖域‧內在聖域

主講人:莊淑惠

參加辦法:免費參加,對象不拘,自由入場 (座位有限,請儘早入座,以免向隅)

主辦單位:法鼓大學籌備處藝術學院

活動宣傳:法鼓山文宣處、法鼓大學籌備處藝術學院

海報設計:劉小惠(法鼓大學藝術志工)

活動攝影:劉小惠(法鼓大學藝術志工)

活動錄影:詹重錕(法鼓大學藝術志工)

關於此活動如有任何問題,請來電02-2311-1105轉8012洽陳小姐。

IMG_1922_3

可內里石窟(Kanheri Caves)莊嚴典雅的佛立像,左右上角有持蓮花的飛天。(攝影/林保堯)

IMG_2403

山奇佛塔(Sanchi Stupa)1號塔東門橫樑的佛陀涅盤、正覺以及人物騎聖獸畫像。(攝影/林保堯)

IMG_2293

卡爾利石窟(Karli Caves)前廊左右立面雕刻精美的明窗、佛像及大象。(攝影/林保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