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6日

【活動剪影】11/29「發現印度」佛教藝術講座

CIMG3989
第四堂講座的主題為〈法相東傳:探索造像歷史長河〉,由講演非常生動活潑的陳奕愷老師所主講。雖然本周上課時間恰巧與「大慈悲水陸法會」同一天舉辦,但仍有半數的學員來聽講,非常踴躍,不過沒有來的學員也不必遺憾,以下為您們詳盡地分享當日活動的情形及課程照片!

CIMG4004

下午二時準時開課!陳奕愷老師以精美的PPT檔案和影片帶領學員了解佛教美術東傳的歷程。

CIMG3978

這次演講主題以四個角度切入觀察,分別為:(一)佛教傳播、(二)希臘文化、(三)相法東進和(四)中土發展。

CIMG3993

()佛教傳播:

眾所周知,佛教藝術源自印度,而中國佛教藝術則是「間接」傳自西域、中亞地區,弈愷老師指出,這個「間接」傳播的過程非常悠久,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時間和空間因素影響,而有南傳、北傳佛教和區域性佛教美術特色。

CIMG3996

緊接著,奕愷老師綜述著佛教美術發展時期,對照印度與中國年表,可知一~三世紀佛教藝術發展時期為貴霜王朝與東漢~三國時期。直至發展到九~十世紀,可對照帕拉王朝與中晚唐~五代時期。

CIMG4007

()希臘文化東傳

其形成的希臘羅馬文化漸進東傳,也使將希臘雕刻藝術帶入東方,而成為佛教藝術的重要影響之一。

CIMG4008

亞歷山大東征(334B.C.~326 B.C.)歷經赫勒斯龐戰役、格奈卡斯河戰役、伊薩斯戰役和高加米拉戰役。奕愷老師將這四段戰役的結果以精彩的影片呈現。

CIMG4013

東征最遠的高加米拉戰役與波斯帝國對戰,據研究,這四次戰役,亞歷山大得勝之處在於「大流士的勇氣」,大流士的戰前脫逃,讓亞歷山大成為雅典至印度的神話人物,並且造就文化交流的契機。

CIMG4016
()相法東進:
此單元則是以五個地區的佛像風格特色作為主要介紹重點。依序為犍陀羅、秣菟羅、笈多、中亞絲路及西域絲路。

CIMG4022
古犍陀羅(Gandhra)地區位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境內,此處在希臘殖民統治下的影響,使之造像藝術帶著濃厚的西方色彩,其特色在於「寫實主義」。具有西方臉孔、厚重且衣摺明顯的通肩式袈裟,以及肌肉線條明顯的精壯體態等。

CIMG4026
秣菟羅(Mathura)位在中印度恆河流域,是印度佛陀造像開展的起源之處,也是傳統印度藝術重心,其造像藝術展現出印度古典藝術的精神感,常以紅砂石為主要媒介,並以「正面」為主要表現方式,造像的側面及背面較無著墨!

CIMG4027
笈多(Gupta)式樣則是代表佛教藝術的黃金時期,其藝術特色融合犍陀羅和秣菟羅風格而來。以髮髻式樣為例,結合寫實和形式,轉而將髮髻轉變成螺髮造形,留於形式化!

CIMG4037
PPT顯示的佛陀造像為喀布爾博物館所藏,但因戰爭原故,現在典藏已毀。中亞絲路和西域絲路等處的佛教遺址通常位在交通要塞和人文薈萃之處,佛教藝術則有記錄歷史的功能與價值。因此,奕愷老師則是感嘆由於戰爭因素而毀壞世界遺產是不明智的,應該無關政治或宗教立場!

CIMG4057
()中土發展:
如前所述,中土的佛教藝術是源自西域,故稱之為「間接」傳播。老師例舉十六國時期(四世紀)的中土佛像對照比較。

CIMG4058
老師列舉炳靈寺佛陀造像,與笈多時期的鹿野苑佛陀立像相同,具有「曹衣出水」的衣紋、團花紋的背光和輕瘦的體型比例等。

CIMG4071
此青州造像也受到笈多式樣的影響,清瘦的體態以及曹衣出水的衣紋,其身形比例較高(1:8)。
CIMG4074

同樣地,奕愷老師掌握最後十分鐘開放提問。其中,有學員提問,「佛教藝術的未來發展?」陳奕愷老師認為,佛教藝術應以多元發展的角度來推廣與延續,這是由於佛教藝術一直以來還是停留在「知識」的階段,對於科技發達的現代來說,應輔以「科技」來展現。

CIMG4079
最後,祝福大家皆功德圓滿。

攝影/記錄:戴裕

沒有留言: